ChatGPT来袭,学校教育宜早做准备及时调整

ChatGPT教育2年前 (2023)发布 一起用AI
675 0 0

ChatGPT来袭,学校教育宜早做准备及时调整

本文 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 者 | 郑渝川

本号原创首发

美国OpenAI公司去年推出的聊天机器人ChatGPT,引发全网热潮。国外一项对1000多名学生展开的调查显示,超过89%的学生使用ChatGPT来帮助完成家庭作业。美国多所公立学校禁用了ChatGPT,原因是担心作弊。而在近日,《暨南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多家科学期刊也禁止将ChatGPT列为论文“合著者”。

据分析,ChatGPT难以进行复杂的数学计算,还可能包括虚假、有偏见或过时的信息。有专家认为,用人工智能来支持科研工作者完成论文写作,让作者从错误更正、文字润色,甚至论文的常规结构撰写等低层次思维工作中解放出来,这无疑减轻了研究者的压力。还有专家说,教育不能原地踏步,仍以分数、做题的速度和效率等为标准,而是应转变观念,在技术基础上强调更高层次的独创性,着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能力。(中国新闻网2月13日报道)

这则报道中,担忧者与乐观者其实谈论的不是一个问题。乐观者主要认为,人工智能就目前而言,还不够智能,只要是以更高的检索效率,依照人脑智慧和既有信息进行重组(哪怕是其“生成”新的画作和乐曲,也只是依照使用者确定的风格进行效仿式“创作”),所以至少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内,对于科学研究的学者以及涉足科研的大学生、研究生来说,是很好的工具。

一个有意思的事实是,ChatGPT是在2022年11月30日发布的,因而率先在美国的大学和中小学开始出现学生用这个聊天机器人做作业、写论文的现象。而当时我国正在大幅调整新冠病毒防控政策,大学基本上在2022年12月初就结束了学期,而中小学放假时间也提早了。另外,目前国内网友接触到的ChatGPT有很多是功能上经过简化、由国内学者开发的版本,所以效能上与原版有一定差距。这很可能使得那些接受采访的专家(大学教授)并没有遇到学生集体用ChatGPT完成作业或撰写论文的情况,所以没有这方面的感慨,因而抱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中小学生甚至包括大学生、高职学生,完成知识的认知、理解、融通,能够打通学科边界发展出创新能力,更好地将创意雏形转化为方案,这离不开在基础知识环节的认真学习,也离不开一定负荷的训练。这就像是足球运动员如果要进阶为一流球星,哪怕如梅西、C罗这样的极具天赋的选手,也必须十多年、二十多年如一日地保持基本传接动作、触球跑动、射门、任意球等的训练,不可能完全交给智能增强辅助装置。

所以,担忧者的担忧并不是毫无理据的。无论在美国、日本,还是中国、欧洲、印度,未成年学生大多缺乏足够的自制力,孩子有玩耍的天性,这种情况下,在孩子成长中固然要保护好天性,不能让其变成做题的机器、背诵的录音机,但也不能脱离知识、技能的训练——哪怕发展到以后,“记忆可以移植”、知识可以植入,也存在一个吸收、融化应用的问题。这种情况下,可供随意调取使用的ChatGPT的确可能导致中小学生在完成家庭作业,尝试撰写学科小论文,完成读书笔记等项目任务时选择“走捷径”,从而丢弃了巩固提高、纠错提优的可能。

值得注意的是,ChatGPT只是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的一项成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互联网内容生产方式已经从PGC(专业生产内容)到UGC(用户生产内容),发展到了当下的AIGC(人工智能合成内容)。人工智能合成文本的技术,本身已经很成熟、很常见,中国地震台网在2016年、2017年通过自主开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在地震发生不到一分钟时间内写成详细介绍灾况以及当地气候、人口情况,并包括图片的报道。人工智能已经能够进行诗歌、故事、剧本、小说等文体的写作;人工智能绘画工具还可以支持古代、近代、现代许多知名作家的画风;而央视、新华社、人民日报的AI主播也上线了好几年,在形象、举止上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水平,还能智能生成播报内容。

所以,教育本身需要为ChatGPT为代表的AIGC产品的到来做好准备。如前述,在中小学阶段以及大学阶段,许多学科尤其是基础学科的知识学习、训练仍具有必要性,这就要求教育部门要推动学校、教师改进教法,让作业改为在校内的延时服务、集中自习时间完成,彻底取消家庭作业,在学生放学后可以通过ChatGPT等工具进行进一步的拓展训练,训练思维,拓展视野。这是其一。

其二,大学以及中学、高职教育阶段要更加重视学生的科学伦理、学术道德教育,引入AIGC工具,建立健全对师生论文、学生作业、课程设计、研究项目的原创性审查,严格限定ChatGPT等工具的使用范围。

其三,由教育部门与工信部门以及国内外各大人工智能研究的领军企业合作,升级现有的中小学、大学“云课堂”,也就是要让现有的大中小学各学科名优课程通过与人工智能的对接,使之具备与更广大地区、各类各级学校的教师、学生的互动能力,能够实现评估、纠错以及自动生成具有针对性的训练题目。这也能极大地缩小区域间、城市与农村之间的教育公共产品的差距,实现优质教育产品的广覆盖。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