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励工业大省勇挑大梁!支持企业从事科创活动,用梅西解释ChatGPT….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信息量很大

ChatGPT市场营销2年前 (2023)发布 一起用AI
511 0 0

原标题:鼓励工业大省勇挑大梁!支持企业从事科创活动,用梅西解释ChatGPT….两会首场“部长通道”信息量很大

3月5日上午,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开幕会。会后举行首场“部长通道”采访活动,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科技部部长王志刚、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接受采访。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

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加快6G研发

工信部部长金壮龙在回答有关工业经济运行情况的问题时说,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不少困难挑战,但工业经济总体回稳向好,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40万亿大关,规模以上增加值同比增长3.6%。制造业增加值在整个GDP中占27.7%,我国制造业连续13年居世界首位。从经济运行的态势分析,今年1、2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在50%以上。从工厂的用电、用工、物流等指标分析,我国工业处于回升向好态势

金壮龙说,今年工业经济发展有不少有利因素——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现在我们的存量政策、增量政策叠加发力,会进一步释放市场主体活力,释放居民消费潜力,释放产业升级动力。“工业经济有望回升向好,对此我们充满信心。”

金壮龙说,下一步将重点抓好几项工作:

一是促进重点行业增长。工业行业中有部分行业规模较大,产值占GDP的1%以上,如电子、汽车、钢铁、有色、石化等,对稳增长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稳住这些行业。

二是加大投资。“十四五”已经部署很多重大工程、重大项目,要实施好,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同时要推进产融结合,鼓励金融机构、资本市场加大对制造业的支持力度。要充分发挥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引领作用,带动社会资本加大投入。同时要做好外资项目服务保障,鼓励外资扩大在华投资。

三是扩大消费。首先要稳住新能源汽车等大宗消费,同时继续开展智能家电、绿色建材下乡活动,推动制造业三品(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

四是发挥地方积极性。要支持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巩固提升出口优势。要支持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打造新的增长极。要支持东北地区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发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协同效应。

他表示,在此基础上,今年还有一个好现象:各地对制造业投资进一步加大。“我们要鼓励工业大省勇挑大梁。同时,我们支持各地加大制造业发展,为稳增长做贡献。”

在回答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关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方面将采取什么举措时,金壮龙介绍,工信部正在研究制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的指导意见,聚焦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使我们国家传统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金壮龙表示,我国已经建成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5G网络, 现在我们国家5G方面已经名列世界前列我国5G移动手机用户已超过5.75亿户,我们今年将新建开通5G基站60万个,总数将超过290万个。我们的6G推进工作组已经在开展工作,要加强国际合作,加快6G的研发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

全力支持企业从事科创活动

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回答关于如何加强基础研究的问题时说,二十大后,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的主题就是加强基础研究。这是我们党把握科技创新规律的一个新的任务,同时也是我们国家发展阶段中的“源头活水”总开关。我们对于所谓的“黑科技”、“硬科技”有更大的需求,这是在科技创新发展到一个新阶段后历史性的、也是现实性的要求。

他说,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科技工作高度重视,把基础研究摆在整个科技创新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位置。总书记提出了“四个面向”,也就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在具体工作方面,一是国家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全社会研发投入已经连续4年超过6%;二是在国家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基础研究的能力建设也被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三是加强顶层设计,发布了十年基础研究规划。同时我们加强基础研究环境建设,对于基础研究中路径不清楚、方法也不一定准确、失败率比较高的领域,支持形成一个宽容失败、宽容坐冷板凳的环境;在评价方面,对基础研究的评价和对应用工程方面的评价应该是有共性的地方,但同时也有所区别,通过基础研究才能变不确定性为确定性,变未知为已知。

他说,下一步我们关注几个方面问题,一个问题就是基础研究的问题怎么提准,这是一个重大的科学问题;第二个问题是从事基础研究的这些人才,特别是领军人才,是非常难得的;

三是怎样建设生态环境,基础研究更需要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包括国际同行的交流,还有一个底层的逻辑,我们从事基础科学研究,一定要把方法论把科研的范式要搞清楚,这几方面科技部在工作总结也是非常关注的,然后才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成果相对于这些,可能它是一个副产品。

他指出,基础研究还需要通过三个方面驱动,一个是好奇心驱动,第二个战略驱动,三是市场驱动。这样就使得基础研究能够成体系地布局,成系统地推进,使得我们的基础研究与国家战略与国家发展的目标能够真正结合起来,而且发挥其中不可替代的基础性、战略性、源头性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有记者问,如何进一步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王志刚说,“企业作为创新主体”提了很多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的是“企业是科技创新主体”,加上了“科技”,使得企业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角色、使命任务、科研活动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它不仅是一个技术创新主体、解决技术问题,同时是科学研究的主体。新的方法、新的科研范式、新的领域研究、新的现象的解释,以及怎么转化为技术、高科技产业。

王志刚说,科技部历来对企业作为创新主体给予大力支持。他强调,只有把活动作为主体,而不是把结果作为主体,才能使这个主体能够全过程参与创新链条,形成高科技企业发展态势。下一步,科技部还会进一步加大力度支持。

王志刚强调,企业作为科技创新主体,不仅是一种有意识行为,更要要形成一种生态。“这种生态,能够有利于企业成为科技创新主体,机会公平、规则公平、权利公平而不只是结果公平。”

他表示,不管是国有、民营、大中小微企业,只要从事科创活动,以科技作为提升企业发展水平的核心竞争力,科技部都会全力支持

ChatGPT是近期国内外市场高度关注的话题,国内多家企业也相继宣布相关业务布局。有记者向王志刚提问,如何看待这一现象?我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何考量?如何看待人工智能的应用前景?

对此,王志刚表示, ChatGPT源头来讲是两方面——自然语言处理(NLP)和自然语言理解(NLU),这两个技术已经有了很多年了。但ChatGPT之所以引起关注,是因为它是一个大模型、大数据,计算方法也有进步。

王志刚表示,它有很好的计算方法,同样一种原理,在于做得好不好,比如发动机,大家能做出发动机,质量是有不同的。踢足球都是一个盘带、射门,但是要做到像梅西那么好也不容易

王志刚认为, ChatGPT做到算法的实时性和有效性,这一点很难。我国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布局,也有一些成果,但要达到ChatGPT的效果,可能还有工作要做。中国在国际上首先提出了AI在治理领域的应用,最近科技部也推出了智能码头等若干场景,通过场景驱动牵引科学技术研究结合用户需求。

“这样不仅是为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作出贡献,我们也希望我们的科研院所、企业、广大科研人员能有进一步发展和进步,为国际社会作出中国贡献。”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

中国空气质量改善速度全球最快

光明日报记者提问,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如何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生态环境部在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方面将重点开展哪些工作?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有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就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鲜明特点。在我的理解中,中国是一个具有超过14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我们人口众多,资源环境的承载力弱,约束性强。我们要整体进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如果还是走那种大量排放污染物,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低水平粗放式的发展道路,这显然是走不通的。我们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也是不允许的,因此我们必须要走人与自然和谐的和谐共生的现代化道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从思想、法律、体制、组织、作风上全面发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

这10年来,我们的pm2.5下降了57%,单位二氧化碳排放降低了34.4%,地表水1~3类优良水体,我们叫“地表水质优良断面比例”这10年增长了23.8个百分点,达到了84.9%,也接近了发达国家的水平。

此外,中国目前是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清洁能源利用规模最大、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从三个方面来说,在理念上,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把这三者作为发展的内在要求;在道路和路径的选择上,我们是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在方法上,我们强调系统观念,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治理,系统化保护,一体化使用。这些都是发展中国家迈向现代化可以借鉴的一些模式和经验。

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将统筹推进降碳、减污、扩绿,持续推进人与自然和谐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我们将继续做好三方面工作:第一,要坚持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能源结构、交通运输结构的转型发展,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推动经济社会的绿色低碳转型;第二,持续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突出强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好pm2.5和臭氧的协同治理,统筹好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统筹好城镇与农村,陆地和海洋,新污染物和传统污染物;最后,我们还会持续加大对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监督力度,推动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努力提升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稳定性和持续性。

编辑|段炼 盖源源

校对|卢祥勇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上观新闻、人民日报、证券时报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

暂无评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