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上海模式”:从智慧之城到中国ChatGPT

ChatGPT办公2年前 (2023)发布 一起用AI
712 0 0

数字创新,助力上海迈入智能化时代

作者/  IT时报记者  范昕茹

编辑/  潘少颖  孙妍 

作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重要发祥地,上海市普陀区见证了上海工业发展的风起云涌。随着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的发展,普陀区已经从传统工业迈向数字智能行业。

在2月24日举办的第三届上海数字创新大会上,一个颇具象征意义的环节是,有着92年历史的老字号品牌“英雄”联合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发布“英雄书写数智未来”数字资产,数字创新在半马苏河之畔已经有了回响。

作为上海第三届数字创新大会,此次大会以“数智‘半马苏河’ 赋能城市未来”为主题,聚焦上海数字创新发展。通过大平台效应,促进政、企、学、研各界交流融通,进一步凝心聚力、统筹联动、整合优势,展示了上海城市数字化转型发展成果。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褚君浩看来,经历了机械化 、电气化、信息化等三次工业革命后,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发生。“在智能时代背景下,数字创新不断提升信息传感和数字分析的水平,促进传感器物联网与智慧城市数字城市建设,从而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数字创新正迈向大智能时代。”褚君浩说。

从传感器到大数据

数字创新构建智慧之城

随着上海的数字化转型,在褚君浩看来,仅用数字化来形容如今的城市发展已经不够,数字创新的发展正将我们推向“智能时代”。“智能时代的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将智能系统融入物理实体系统中,”褚君浩解释,“如果说互联网、物联网构筑了智能化的基础平台,那么数字化就构成了智能化的核心。”因为只有数字化之后,才能推动定量化、精准化、规律化、智能化。

将实体化的城市与智能化系统连接起来的“中介”,就是传感器。

上海城市的智能化是从一颗颗小小的传感器开始的。日常生活中,传感器无所不在,随身携带的手机、路上行驶的汽车、公司门口的人脸识别系统、商店里自动结算的机器……传感器获取信息,数据因此而产生并汇聚成海,形成了遥感大数据、物理探测大数据、医疗大数据、城市大数据、交通大数据等大数据类别。正是这些大数据,建构了上海数字城市和数字生活的基底。传感器感知收集到的数据只是智慧城市的一端,智慧分析才是最终让数据服务于城市的“关键先生”,让城市变得智慧。

当然,城市的智能化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褚君浩看来,它既需要低碳技术的支撑,也需要人工智能来构建复杂体系,还需要智能化制造技术、先进材料兜底,加上智能化诊断、修复技术的加持和传统工艺的智能化升级。但他认为,数字创新最终需要和实体产业、实体经济相结合,落地到具体场景中,达成具体目标。

作为上海率先全面启动数字化转型,也是首个发布区级数字化转型专项政策的城区,普陀区正在主动适应这种变革,积极探索实践,持续打响“数智普陀”品牌。近年来,普陀区围绕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布局数字产业新赛道,引进和培育了360、阿里、京东、波克等一批头部企业。同时,普陀区不断丰富数字应用场景,加快建设海纳小镇数字化转型示范区,将数字技术与“衣食住行”融合捆绑,打造了27个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和标杆场景。

上海市普陀区委书记姜冬冬表示,未来,普陀区还将推出高品质生活的“数联新体验”。在教育、卫生、养老、文化、出行等领域推出更多数字化生活新场景、新应用,以数字化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加快构建智能便捷的“一刻钟生活服务圈”,消除数字鸿沟,推动数字普惠,让人人都能享有高品质、更美好的数字生活。

数字经济“上海模式”:从智慧之城到中国ChatGPT

化数据为资产

打造数字经济“上海模式”

在数字时代,数据作为一种新型生产要素,不仅是城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基础,也成为一种经济要素。在数据快速融入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和社会服务管理等各环节,深刻改变着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同时,也在产生着经济价值,数字创新正在帮助上海创造引领全国数据要素市场发展的“上海模式”。

2021年11月,上海数据交易所正式揭牌成立。作为目前唯一一个在证监会备案的交易所,上海数据交易所承担了上海数字经济创新的重任。

和一般的资产不同,数据作为城市数字化转型中的基本要素,几乎每时每刻都在产生。大量的数据在企业端积累、沉淀,如果能将这部分数据转化成可表达的资产,将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全国社会面当下的数据资产相当于我国15年的GDP”,上海数据交易所总经理汤奇峰说,“但如果数据资产能够被表达成资产项,我国大约能新增一百万亿元资产。

但想要把无形的数据转化为可表达的资产,并非易事。作为一种无形的资产,传统的会计准则很难被应用在数据资产的表达中。汤奇峰说,想要将数据资产化,首先要解决这几个问题:这些数据是不是可以被描述、数据是否是在企业过往经营活动或者交易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对数据是否可控、在未来一段时间里是否有可预期收益,“只有同时满足这些条件,数据才能被转化成资产。”

在经历了艰难探索之后,上海数据交易所创造性地提出了三步增流法,将数据打造成产品,系统形成了一套从数据产品交易到数据资产形成的标准化运作流程。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上海数据交易所挂牌的产品数已经超过一千个,预计今年还将新增一千个。同时,在去年完成对上汽集团、浦发银行等4家国企的第一轮试点后,今年,上海数据交易所还将进一步扩大试点。“上海数据交易所的使命就是要形成一个功能性平台”,汤奇峰说,“在创新过程中,通过体制化、机制化运作源源不断地为市场提供数据资产。”

发展中国ChatGPT

上海构建“数字创新生态”

当一系列数字创新给城市带来活力之时,新技术的产生也会给城市建设带来新挑战,ChatGPT就是其中的一例。在当天的数字创新大会上,ChatGPT被演讲嘉宾们频频提及。当外部技术给城市数字化带来挑战时,作为数字之都的上海,应该如何面对?

ChatGPT的横空出世在震动互联网社交圈的同时,也给人们带来了惊喜。在360集团创始人周鸿祎看来,ChatGPT代表着智能化城市的某种未来。“如果大数据是数字时代的石油,ChatGPT就是发电厂。”周鸿祎说,“它能把大数据加工成电力,通过API接口,以SaaS服务的方式输出给千行百业,充分发挥SaaS服务的部署门槛低、使用难度低、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全面提升人类社会的智能化水平。”

尽管在他看来,ChatGPT技术还未成熟,但ChatGPT的“胡言乱语”有其可怕之处,因为这标志着它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认知能力、理解力和判断力,拥有和人类相似的思维模式。他说:“对我国而言,发展以ChatGPT为代表的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势在必行,不发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就技术基础而言,目前我国与美国仍有差距,但也并非不可追。结合OpenAI与微软的合作,周鸿祎给出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6个关键词:开放、合作、开源、众包、生态和软件及服务。

开放意味着互联网要重拾开放精神,互联互通,内容共享,打破App造成的信息割裂状态,做到数据互联互通;而合作,则是指产学研各界需要通力合作,包括大学、实验室和产业公司,而不是各自封闭,每个人都在重复发明轮子;开源则指向新时代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气魄,把各个公司、各个科研院所的力量,把散在民间的优秀的人工智能人才的力量通过开源社区的方式集中起来,争取为国家打造几个优秀的开源模型。

除了开放包容,集中力量办大事。在他看来,充分发挥我国的工程师红利和人口红利,在国内大语言模型的基础之上建立百行千业的垂直应用场景模型,并尽可能将人工智能很多产品SaaS化,让个人和企业都能降低接入门槛也同样重要。

“中国平台型公司拥有几个海量优势,即海量的语料,海量的会话和海量的用户反馈。”周鸿祎认为如果能做到这六点,两三年内,在人工智能上,我国就能达到比较好的追随水平。

事实上,上海也为迎接外部数字技术创新带来的挑战做好了准备,一个高质量发展的“数字创新生态”正在普陀被建构起来。姜冬冬透露,未来,普陀区将围绕“中华武数”科创布局,把各类创新载体、创新平台、创新主体协同起来,集聚更多数字创新人才,营造独具优势、特色鲜明的创新生态。加快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同步推动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带动产业升级换挡提速,让无形的数字加快转化为有形的生产力。

在当天的创新大会上,《ISC上海数字安全创新能力全景图谱》、数字安全政企合作协议、数字创新“产学研”人才联盟……一系列构建数字创新生态的举措也已经按下开始键。

排版/  季嘉颖

图片/  上海数字创新大会  上海数字交易所  

来源/《IT时报》公众号vittimes

E N D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