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论道ChatGPT!知识城首届“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揭幕

ChatGPT办公2年前 (2023)发布 一起用AI
664 0 0

备受关注的ChatGPT诞生后,哪些产业链有望率先受益,哪些职业最可能被取代?除了日常聊天外,“懂王”ChatGPT将如何主导一场润物细无声的技术变革?中国何时有自己的ChatGPT?近日,这些议题迎来广泛讨论。

3月24日,中新广州知识城首届“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下称“沙龙”)上,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籍院士、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部主任、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焦李成教授围绕“从ChatGPT到GPT-4看下一代人工智能的挑战与机遇”主题,带来了最新思考。

沙龙是在广州市科学技术局、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和中新广州知识城开发建设办公室的支持下,由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下称“西电广研院”)携手中新国际联合研究院、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校企创新创业联合会,在中新知识城搭建的互学互鉴、科教创新创业交流合作平台,旨在增添中新广州知识城“产学研用、创投金服”氛围,提升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成效,深化校企创新创业联盟间广泛合作,打通产教融合示范“最后一公里”。沙龙将采取承办单位“轮流制”形式,由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校企创新创业联合会各成员单位于每周五下午在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海丝知识中心常态化举行。

当前,知识城正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西电广研院所在的知识城科教创新区,现已引进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大学等高水平院校。通过汇聚粤港澳高层次人才等资源,知识城科教创新区将聚焦信息技术、新材料、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等产业前沿领域,为周边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园、智能制造园“订单式”培养人才,并推动校企协同创新。

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揭幕仪式

院士论道:我国需思考如何使AI“更加类人”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焦李成院士做主题分享

“人工智能就像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人,只通过一个聊天机器人,让人们看到了她面纱下的美貌一角,就足够令人感受到其魅力。”焦李成以比喻开场并提到,“大众通过最近火热的ChatGPT,突然意识到人工智能已经离我们这么近!”

ChatGPT的成功源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七十年的长期的发展和积累。焦李成观察到,ChatGPT认为认知智能分为五个阶段,也就是知觉与感知、表示与推理、自主学习、创造性思维以及自然交互五个阶段。

“到现在为止,ChatGPT自我评分认为达到了第三个阶段,也就是自主学习的阶段。”焦李成介绍,“虽然说只具有一定的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距离真正的人还有很长的距离。对于知识的感知、表征、推理、决策等,技术本身需要完善,基础理论更待加强。”

实际上,ChatGPT是一个人工智能领域现有工程技术的组合创新,在用户体验上有显著提升,但并非科学的突破。它的出现和应用并不代表着通用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要模仿人类的理解依旧有很长的路要走。

焦李成指出,ChatGPT可以作为工具辅助学习研究,但是它不能创新。ChatGPT问世,或将推动人类重新思考教育的本质,找到路径去思考真正有用的知识,学习真正对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有价值的内容,而不是把大量时间花在死记硬背上。

“人工智能辅助一些艰苦、枯燥、繁重、有危险的工作,但是这个过程中依旧有人员参与矫正。”焦李成介绍,因此,目前人工智能仅是可部分替代人的工作,但不能完全替代,那些真正需要和值得人投入精力的工作不会被替代。

焦李成表示,目前,我国已有很多研究机构在研究大模型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华为、腾讯、阿里、商汤、百度、京东等企业都在做这方面的工作。近日,百度发布“文心一言”就是人工智能国产化进步的体现。因此,我国发展类似ChatGPT这样的系统是有基础和前景的。他认为,我国现在面临的人工智能发展之问,不是有没有自己的ChatGPT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其向“更加类人”的层面发展。

“要做0到1的工作,不能仅仅依靠ChatGPT。”焦李成结合沙龙所在地广州黄埔指出,“黄埔区有种敢为人先的创新创业精气神,让科学城更有科学,知识城更有知识,就要多做颠覆性的工作。黄埔自古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敢于颠覆创新正是未来科技的起点。”

成果转化:西电广研院助力落地生“金”

院士论道ChatGPT!知识城首届“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揭幕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广州研究院

院士“开坛”,起笔不凡。如何将院士所说的创新精神落地,离不开能办大事的芸芸中小企业。

“没有企业的茁壮成长,就没有广州的高质量发展。” 广州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小企业局局长叶华东在致辞中表示,本次的人才沙龙活动,致力于为企业搭建一个合作与交流的平台,也为政府构建了一个联系与沟通企业的桥梁。

叶华东希望,本次系列活动深挖制造业和两化融合领域,着力构建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以高校和科研机构为支撑、技术创新与产业集聚融合发展、产学研用协同促进的中小企业发展培育体系;各参会企业利用好该平台,密切交流、深化合作,提升专业化能力和水平,共享共赢发展。

作为沙龙的主办单位之一,西电广研院将携手广州开发区知识城校企创新创业联合会的伙伴们,围绕科技前沿知识、产业发展趋势、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政策法规解读、投融资资源对接等主题,共同搭建粤港澳大湾区科教创新创业交流合作新平台。

作为出秦入粤、服务湾区的广东省新型研发机构,西电广研院将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领域,打造产教融合与人才汇聚的发展标杆。

这里打造创新平台,支撑产业“进阶”。

今年2月,首批广州市“四化”赋能重点平台名单中,西电广研院申请的“先进电子制造共性技术解决方案服务平台”获批。同时,西电广研院正全力建设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和集成电路创新中心、广东粤港澳大湾区密码与网络空间安全研究院、琶洲实验室(黄埔)等重大创新平台。

这里通过人才引育,做强“砥柱”力量。

西电广研院参与打造的广州第三代半导体创新中心,已形成包括院士、杰青、长江、优青等国家级人才在内30多人的高水平研发团队。以此为缩影,西电广研院引进两院院士和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人才,配套产教融合专项人才培养体系,全力开展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培育。

这里开展机制创新,破除转化“藩篱”。

近年来,西电广研院获颁“广州科创要素路演赋能中心”牌匾,并通过“揭榜挂帅”大幅提升成果转化效率;通过实施知识产权许可新模式、成果转化权益让渡等方式,全面激发创新活力。目前,西电广研院联合大湾区电子信息领域知名企业合作共建校企联合工程中心14个,协议金额1.3亿元,签订校企合作协议60余项。

“我们将搭建起互学互鉴的常态化交流平台,建设高质量的‘有组织的研发’与‘全链条的成果转化’发展模式,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强化区域内创新资源与科技力量统筹,以各创新主体间的跨单位、跨领域、跨学科交叉协同,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构建区域协同创新体系,进一步助力广东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西电广研院党委书记刘丰雷介绍。

优化生态:科教创新区扩容“朋友圈”

院士论道ChatGPT!知识城首届“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揭幕

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区规划图

进驻广州以来,西电广研院与黄埔区企业开展了深度的产学研融合合作,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培养学生。

“大家‘打成一片’,学生们深刻了解了如何把理论知识‘变为’落地产品。在此过程中我们也提出了工程问题,比如雷达如何跟踪目标等地。”西电广研院智慧交通研究中心主任陈睿介绍。

九龙大道上,部署有西电广研院参与研制的雷达。该设备可以摆脱天气和距离的影响,长距离跟踪监测车辆驾驶信息。“结合道路摄像头对车辆的常规监测,我们可以通过雷达数据,实现对公路的优化管理以及助力未来自动驾驶落地。”陈睿谈到。

通过发挥学科优势,西电广研院不断将知识创造力辐射到大湾区,赋能万亿级产业。

成果转化,道阻且长,却前景广阔。西电广研院有一众志同道合的“朋友”。这些科研院所悉数分布在西电广研院周边,构成了科教资源汇聚、产研创投云集的“强磁场”——中新广州知识城科教创新区(下称“科教创新区”)。

“西电广研院、中新院和校企联合会联合知识城各单位举办的‘科教论道、产研创投’高端人才沙龙活动高度重视教育、人才、创新三者联动关系。”知识城建设办党组书记、主任郑勇指出,这将加强学校与企业交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的有机衔接,助力知识城建设成科技创新和产教融合示范区。

《中新广州知识城总体发展规划(2020-2035年)》批复实施以来,知识城锚定“打造知识创造新高地、国际人才自由港、湾区创新策源地、开放合作示范区”的战略定位路径,加速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家知识中心。

推动科教融合协同发展、打造创新创业国际化环境是近年来知识城快速发展的密码。在此过程中,科教创新区应运而生。在知识城“一核两心三区多园”的规划布局中,科教创新区属于“三区”之一。

位于科教创新区西侧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园、南侧的智能制造园,均需要较大的知识投入与技术创新。科教创新区将与中试验证和应用推广区、大科学装置区联动发展,构建完整的知识生产-知识验证-知识推广的知识经济发展链。

除了西电广研院之外,科教创新区引入的广州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黄埔研究院(研究生院)等校目前均已开放办学。未来,科教创新区共计划引入14所科研院所,形成大院大所的“航母集群”。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通讯员:吕鹏丁瑶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方晴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龙成柳

© 版权声明

相关文章